File Download
There are no files associated with this item.
Supplementary
-
Citations:
- Appears in Collections:
Conference Paper: 非遺自我認同的建立對非遺保護策略影響的思考——以澳門朱大仙信俗為例
Title | 非遺自我認同的建立對非遺保護策略影響的思考——以澳門朱大仙信俗為例 |
---|---|
Authors | |
Issue Date | 2018 |
Publisher | 香港珠海學院香港歷史文化研究中心, 嗇色園. |
Citation | 首屆華南地區歷史民俗與非遺國際學術研討會, 香港, 2018年3月9-10日 How to Cite? |
Abstract | 目前全球都在強調文物遺產的保護,包括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在鋪天蓋地的宣傳推廣和文化旅遊的帶動下,文化遺產得到了更多的關注,但我們卻需要重新審視一些問題:過份的宣傳和繁榮的旅遊,真的能保護傳統的文化遺產?而向人們所呈現的又真的是傳統的文化遺產嗎?
此外,宣傳和旅遊所帶來的利益,直接導致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或團體,對自身的傳統文化產生了不正確的認識,最終導致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出一個與傳統不相同的文化。誠然,傳統是活的,它可以隨着人類的發展而演變。然而,這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建立和保護之初衷,似乎發生了分岐。
正確的非遺意識和認知的灌輸和建立,對非遺保護的策略是十分重要的,這個過程必需外界的介入,那麼我們該如何讓傳承人對自身的非遺價值建立一個正確的認知?本文以港澳朱大仙信仰為例,向各位專家學者請教,敬希不吝賜教。
港澳漁民朱大仙信俗,源於中國廣東惠東地區,經漁民傳至港澳,在香港大澳建立龍巖寺以供奉「佛祖、觀音、朱大仙」,並先後在港澳成立其他三個值理會,於海面建醮。朱大仙信俗與其他漁民信俗稍有不同,信眾於每戶都供奉有「朱大仙神像」,認朱大仙為「契爺」(即干爹),每年建醮祈福消災。
近年因一個人類學調查項目「港澳朱大仙信仰調查與研究」,對港澳四個朱大仙醮進行了近十年的追蹤調查,並嘗試協助他們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關於申報非質物文化遺產,遇到不同的問題,從解釋何謂非物質文化遺產,說服信眾認識自身的非遺價值,到信眾接受,而後信眾自發思考未來發展方向,整個過程,用了差不多十年的時間。
從非遺保護的角度出發,外界的介入是必需的,而且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傳承人建立非遺價值的自我認知,而且影響深遠。然而,從人類學角度出發,外界的介入,是令文化產生演變的直接誘因,甚至使其生成一個面目全非的文化。無疑,如果這種外界的介入,帶着不良的動機,將導致一個文化或一個文化遺產名存實亡,這都是人類學者和非遺保護者慨嘆的。 |
Description | 分組(一)演講: 演講主題:港澳台地區歷史與非遺 |
Persistent Identifier | http://hdl.handle.net/10722/264435 |
DC Field | Value | Language |
---|---|---|
dc.contributor.author | Chan, TH | - |
dc.date.accessioned | 2018-10-22T07:54:54Z | - |
dc.date.available | 2018-10-22T07:54:54Z | - |
dc.date.issued | 2018 | - |
dc.identifier.citation | 首屆華南地區歷史民俗與非遺國際學術研討會, 香港, 2018年3月9-10日 | - |
dc.identifier.uri | http://hdl.handle.net/10722/264435 | - |
dc.description | 分組(一)演講: 演講主題:港澳台地區歷史與非遺 |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目前全球都在強調文物遺產的保護,包括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在鋪天蓋地的宣傳推廣和文化旅遊的帶動下,文化遺產得到了更多的關注,但我們卻需要重新審視一些問題:過份的宣傳和繁榮的旅遊,真的能保護傳統的文化遺產?而向人們所呈現的又真的是傳統的文化遺產嗎? 此外,宣傳和旅遊所帶來的利益,直接導致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或團體,對自身的傳統文化產生了不正確的認識,最終導致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出一個與傳統不相同的文化。誠然,傳統是活的,它可以隨着人類的發展而演變。然而,這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建立和保護之初衷,似乎發生了分岐。 正確的非遺意識和認知的灌輸和建立,對非遺保護的策略是十分重要的,這個過程必需外界的介入,那麼我們該如何讓傳承人對自身的非遺價值建立一個正確的認知?本文以港澳朱大仙信仰為例,向各位專家學者請教,敬希不吝賜教。 港澳漁民朱大仙信俗,源於中國廣東惠東地區,經漁民傳至港澳,在香港大澳建立龍巖寺以供奉「佛祖、觀音、朱大仙」,並先後在港澳成立其他三個值理會,於海面建醮。朱大仙信俗與其他漁民信俗稍有不同,信眾於每戶都供奉有「朱大仙神像」,認朱大仙為「契爺」(即干爹),每年建醮祈福消災。 近年因一個人類學調查項目「港澳朱大仙信仰調查與研究」,對港澳四個朱大仙醮進行了近十年的追蹤調查,並嘗試協助他們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關於申報非質物文化遺產,遇到不同的問題,從解釋何謂非物質文化遺產,說服信眾認識自身的非遺價值,到信眾接受,而後信眾自發思考未來發展方向,整個過程,用了差不多十年的時間。 從非遺保護的角度出發,外界的介入是必需的,而且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傳承人建立非遺價值的自我認知,而且影響深遠。然而,從人類學角度出發,外界的介入,是令文化產生演變的直接誘因,甚至使其生成一個面目全非的文化。無疑,如果這種外界的介入,帶着不良的動機,將導致一個文化或一個文化遺產名存實亡,這都是人類學者和非遺保護者慨嘆的。 | - |
dc.language | chi | - |
dc.publisher | 香港珠海學院香港歷史文化研究中心, 嗇色園. | - |
dc.relation.ispartof | 首屆華南地區歷史民俗與非遺國際學術研討會 | - |
dc.title | 非遺自我認同的建立對非遺保護策略影響的思考——以澳門朱大仙信俗為例 | - |
dc.type | Conference_Paper | - |
dc.identifier.email | Chan, TH: goodchan@hku.hk | - |
dc.identifier.hkuros | 294955 | - |
dc.publisher.place | 香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