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 Download

There are no files associated with this item.

Supplementary

Conference Paper: Revisiting the Negative Words Bu and Fu in Classical Chinese from Zhou Bronze Inscriptions

TitleRevisiting the Negative Words Bu and Fu in Classical Chinese from Zhou Bronze Inscriptions
從兩周金文重論古漢語否定詞 “不”、“弗”
Authors
Issue Date2021
PublisherThe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Citation
第二屆漢語語言學前沿問題國際論壇: 漢語研究的材料與方法, 線上論壇, 香港, 2021年5月28-29日 How to Cite?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Frontier Issues of Chinese Linguistics, Virtual Conference, Hong Kong, 28-29 May 2021 How to Cite?
Abstract凡從消極方面否定某項事情,叫做否定作用,而表示否定作用的詞則稱之為否定詞。古漢語否定詞眾多,用法複雜,一直以來都是語法學家的研究重點。例如,Peter Boodberg(卜弼德1934)、丁聲樹(1934)、呂叔湘(1941)、黃景欣(1958)、Edwin Pulleyblank(蒲立本1978)、大西克也(1988)、Christoph Harbsmerier(何莫邪1992)、Robert Gassmann(高思曼1993)、何樂士(2000、2004)、魏培泉(2001)、張玉金(2006)、Crispin Williams(魏克彬2019)等皆先後就古漢語否定詞「不」、「弗」的語法特徵作出論述。大致上,前人的觀點可以分為「不」、「弗」有別及「不」、「弗」無別與兩大類。前者認為「不」、「弗」在語氣或語法功能上具有差異,後者意見相反,以為「不」、「弗」用法一致,不存在任何的語法差異。 事實上,過去有關「不」、「弗」的研究多以傳世文獻為主,古書經過歷代傳鈔,竄改錯譌在所難免,部分更對研究結果構成直接的影響,故基於傳世文獻的語法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此外,由於版本之異而引致研究結果的偏差,研究者亦採取不同的處理方式,如丁聲樹把與其研究結果不合的《尚書》句例歸咎於譌亂,更以此來校正《尚書》,有關做法已引起部分研究者的非議。後來,不少研究開始重視出土文獻的運用,黃景欣的考察嘗從商代甲骨文和周代金文等原始材料著手,但或許當時的出土資料數量有限,其討論仍大量採用《左傳》、《孟子》和《戰國策》等古籍。何莫邪、何樂士、魏培泉、張玉金、魏克彬的研究雖然涉及出土文獻語料,但或因材料性質的限制,當中仍以甲骨及戰國秦漢簡帛為主,對於商周金文「不」、「弗」的全盤考察迄今確實未見。 金文涵蓋的時間相當長,上起殷周晚期,下迄春秋戰國,加上其數量龐大,能為上古漢語的研究提供豐富的資料。本文從商周金文搜羅出「不」、「弗」用例共二百餘條,並且作出逐一分析。大致來說,從金文反映的語言現象可見,雖然「弗」並非如過去學者所言相等於「不+之」,但「不」、「弗」在語法特徵上確實存在一定差異,在西周時期更尤為顯著。本文由是推斷,於先秦諸子之前,「不」、「弗」應該是兩個用法不同的否定詞,但自從春秋戰國開始,兩詞的使用開始產生變化,並逐漸出現合流的情況,再加上西漢典籍出現的避諱問題,後人於傳鈔古書時往往以「不」取代「弗」,因而構成了過去在「不」、「弗」語法特點上眾說紛紜的爭論。
Description第八場報告
主辦: 香港教育大學(教大)中國語言學系, 中國語言及中文教育研究中心
Persistent Identifierhttp://hdl.handle.net/10722/306257

 

DC FieldValueLanguage
dc.contributor.authorTang, PL-
dc.date.accessioned2021-10-20T10:21:02Z-
dc.date.available2021-10-20T10:21:02Z-
dc.date.issued2021-
dc.identifier.citation第二屆漢語語言學前沿問題國際論壇: 漢語研究的材料與方法, 線上論壇, 香港, 2021年5月28-29日-
dc.identifier.citation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Frontier Issues of Chinese Linguistics, Virtual Conference, Hong Kong, 28-29 May 2021-
dc.identifier.urihttp://hdl.handle.net/10722/306257-
dc.description第八場報告-
dc.description主辦: 香港教育大學(教大)中國語言學系, 中國語言及中文教育研究中心-
dc.description.abstract凡從消極方面否定某項事情,叫做否定作用,而表示否定作用的詞則稱之為否定詞。古漢語否定詞眾多,用法複雜,一直以來都是語法學家的研究重點。例如,Peter Boodberg(卜弼德1934)、丁聲樹(1934)、呂叔湘(1941)、黃景欣(1958)、Edwin Pulleyblank(蒲立本1978)、大西克也(1988)、Christoph Harbsmerier(何莫邪1992)、Robert Gassmann(高思曼1993)、何樂士(2000、2004)、魏培泉(2001)、張玉金(2006)、Crispin Williams(魏克彬2019)等皆先後就古漢語否定詞「不」、「弗」的語法特徵作出論述。大致上,前人的觀點可以分為「不」、「弗」有別及「不」、「弗」無別與兩大類。前者認為「不」、「弗」在語氣或語法功能上具有差異,後者意見相反,以為「不」、「弗」用法一致,不存在任何的語法差異。 事實上,過去有關「不」、「弗」的研究多以傳世文獻為主,古書經過歷代傳鈔,竄改錯譌在所難免,部分更對研究結果構成直接的影響,故基於傳世文獻的語法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此外,由於版本之異而引致研究結果的偏差,研究者亦採取不同的處理方式,如丁聲樹把與其研究結果不合的《尚書》句例歸咎於譌亂,更以此來校正《尚書》,有關做法已引起部分研究者的非議。後來,不少研究開始重視出土文獻的運用,黃景欣的考察嘗從商代甲骨文和周代金文等原始材料著手,但或許當時的出土資料數量有限,其討論仍大量採用《左傳》、《孟子》和《戰國策》等古籍。何莫邪、何樂士、魏培泉、張玉金、魏克彬的研究雖然涉及出土文獻語料,但或因材料性質的限制,當中仍以甲骨及戰國秦漢簡帛為主,對於商周金文「不」、「弗」的全盤考察迄今確實未見。 金文涵蓋的時間相當長,上起殷周晚期,下迄春秋戰國,加上其數量龐大,能為上古漢語的研究提供豐富的資料。本文從商周金文搜羅出「不」、「弗」用例共二百餘條,並且作出逐一分析。大致來說,從金文反映的語言現象可見,雖然「弗」並非如過去學者所言相等於「不+之」,但「不」、「弗」在語法特徵上確實存在一定差異,在西周時期更尤為顯著。本文由是推斷,於先秦諸子之前,「不」、「弗」應該是兩個用法不同的否定詞,但自從春秋戰國開始,兩詞的使用開始產生變化,並逐漸出現合流的情況,再加上西漢典籍出現的避諱問題,後人於傳鈔古書時往往以「不」取代「弗」,因而構成了過去在「不」、「弗」語法特點上眾說紛紜的爭論。-
dc.languagechi-
dc.publisherThe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dc.relation.ispartof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Frontier Issues of Chinese Linguistics-
dc.relation.ispartof第二屆漢語語言學前沿問題國際論壇: 漢語研究的材料與方法-
dc.titleRevisiting the Negative Words Bu and Fu in Classical Chinese from Zhou Bronze Inscriptions-
dc.title從兩周金文重論古漢語否定詞 “不”、“弗”-
dc.typeConference_Paper-
dc.identifier.emailTang, PL: tangpl@hku.hk-
dc.identifier.authorityTang, PL=rp01827-
dc.identifier.hkuros327998-
dc.publisher.placeHong Kong-

Export via OAI-PMH Interface in XML Formats


OR


Export to Other Non-XML Formats